为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商务信息学院于11月21日13:30在二号教学楼106教室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现代、自我和中医智慧》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卫华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学院心理专项辅导员翁冬娇老师主持。
图1 彭卫华老师在专注讲解
讲座内容由“什么是‘现代’”?,“现代与自我”,“现代问题域中的中医生命智慧”三部分构成。彭卫华老师引用了二十大报告来向我们说明,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现代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时代,是青年人大有可为的时代。但同时,彭老师也提到,现代,是一个商品化的时代。而在时代重任和商品化的社会模式下,个体生命也越来越遭遇对自我、自我与社会的认识困境。其来源,便是由于主客二分所带来的“分离”而导致的自我认同危机。彭老师随即带我们以中医的视角解读自我认同危机。
图2 同学们认真倾听讲座
在中医视角下的自我认同危机,被细分为三个方面。“生”与身,“生”与健以及“生”与心。首先是“生”身方面,中医认为,此二者当是抱元守一的,是要如同“精气神”中的“神”一般,集中而内守的,而在现代视角下,二者却是分离的。其次是“生”健方面,中医则认为其应当“平和”,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是中正平和的。不能过刚,过刚则易折,亦不能过柔,过柔则容易失去自我的锋芒。但现代视角却认为,其应当是刚健的。最后则是“生”心方面,中医认为,“心”乃是君主之官,其统御着快乐,忧惧,倦怠等情绪与感知。那么,如何能做到“心安而不惧,劳形而不倦”呢?解决之道,便是“志”。且须得是“适度”的“志”,不得有余,也不得不足。“志”有余则“神劳而魂魄散,志意乱”,“志”不足则“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因而只有合适的“志”才能使我们沉浸于那份不断向其前进的快乐中,才能做到“心安而不惧,劳形而不倦”。“志”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明晰了前行的方向,那些对自我认同的怀疑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讲座的最后,彭卫华老师送给大家四句箴言“与自己要安“与他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最后,翁冬娇老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鼓励,她希望通过中医视角下对生命的解读能够帮助同学们解决自我认知上的一些困惑。同时,她也祝愿各位同学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志”。
图3 翁冬娇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关于自我认知的困境能够得到缓解,找到自我生命中的智慧,从而使自己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险阻。本次讲座是学院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分支,后续学院将结合线下参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生命之“大”体验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力量。
图4 讲座全员合照
撰稿: 秦书画 翁冬娇
摄影:林鸿毅、丁一奇
审核:刘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