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简报
11月19日讨论议题:如何落实 OBE 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韩笑蕾:为了落实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学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目标,确保所有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及评估方式都紧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这要求教师首先识别并定义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关键能力和素质,随后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且与学生未来职业路径紧密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持续跟踪学生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成既定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陶亮:课程设计:根据学习成果,重新规划和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每门课程应当围绕特定的学习成果展开,并明确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达到这些成果。课程设置应该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层级划分:根据学生的成长过程,将学习成果分为不同的层次,涵盖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等。每个层次应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评估标准与考核方式;选择性课程与实践环节:引入更多选择性课程或实践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如实习、实验、项目等)应当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并有明确的成果要求。。
仉长崎:落实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关键在于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保这些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其次,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每门课程都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再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推进OBE理念的实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
蒋卓轩: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OBE教育理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围绕“以成果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毕业要求,细化核心能力目标;设计倒推课程体系,确保每门课程支撑培养目标;强化实践环节与多元评价,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引入产教融合,紧密对接社会需求。
刘琮:1. 明确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调研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 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具体要求,确保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趋势一致。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研讨: 邀请业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建议。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养目标: 将培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并与行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相匹配。
2.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导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紧密关联: 确保每门课程的内容都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和脱节。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 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案例教学: 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 打破学科壁垒,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3.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完善评价体系,突出能力导向: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采用考试、作业、项目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过程性评价: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突出能力评价: 将能力评价作为评价的核心,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实践: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邴璐:着重在培养目标中关注学生“能做什么”,毕业要求关注学生“能有什么”。把学生的课程学习进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一课程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从初级到高级,再到课程的最终成果。也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达到同一目标,因此成果导向教学设计必须要明确每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哪几条有贡献,然后对这几条毕业要求逐条确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再确定所需的课程教学模式。
郭琨: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能力目标。深入调研物联网行业,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物联网系统集成与配置能力、多种传感器选型与应用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优化能力,这些能力要能满足市场对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
2.强调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中突出学生能综合运用物联网知识,进行跨领域创新应用的能力,注重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3.增加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相关内容,因为物联网项目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包括与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协同,如开发一个大型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
4.突出终身学习和适应能力。明确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适应物联网技术快速更新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持续学习新的技术、标准和协议。